浙江大学医学遗传与发育研究院正式启用
“人”是最宝贵的财富。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要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问题。与此同时,我国正面临严峻的生殖和母儿健康挑战:育龄期人口生育力不断下降,出生缺陷总体发生率居高不下……种种挑战都亟待科学家们勇攀科研高峰,探索生命奥秘。
为了深入开展医学遗传与发育基础研究,揭示生物个体的配子形成、受精、胚胎植入和发育、组织器官的发生和形成等过程的生物学规律,为不孕不育、出生缺陷以及发育相关重大疾病防治技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和物质基础,经前期充分的调研、论证与规划策划,2024年6月,浙江大学发文成立医学遗传与发育研究院。
如今,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和建设,2024年11月30日,浙江大学医学遗传与发育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院长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荣誉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黄荷凤担任。
黄荷凤院士介绍,浙江大学医学遗传与发育研究院将重点聚焦生殖遗传、发育源性疾病、出生缺陷防控三大研究方向,针对目前存在的发育源性疾病机制不清、无临床预警,以及大多出生缺陷分子病理机制不明、鲜有治愈方法的挑战,就医源性生殖干预的生殖遗传效应、遗传病的早期预警与优生干预、发育源性疾病发生机制及防控、出生缺陷防控等开展研究,实现遗传性疾病/发育源性疾病的机制突破和出生缺陷的源头防控,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她表示,研究院将敞开大门,欢迎国内外志同道合的临床科研工作者,共同推动医学遗传发育研究的进步。
浙江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程术希莅临现场并致辞。她表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近年来,浙江大学在医学遗传与发育领域,依托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等单位坚实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临床资源,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在配子胚胎源性疾病致病机理及干预策略、出生缺陷防控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突破成果。浙江大学医学遗传与发育研究院的正式启用,将再次为浙江大学医学学科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希望以此为契机,可以促进出生缺陷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共同推动浙江省乃至全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浙大妇院党委书记吕卫国表示,浙江大学医学遗传与发育研究院的成立不仅是浙江大学推动学科交叉与技术创新的重要实践,也是浙大妇院深化科技驱动战略、全面提升生殖健康服务能力的崭新篇章。作为与研究院息息相关的单位之一,医院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参与研究院的建设,全力支持研究院的发展。未来,浙大妇院将与研究院紧密协作,聚焦医学遗传与发育领域的核心难题,推进多学科交叉研究,共同探索科学前沿,推动技术革新,优化临床转化路径,培养高水平人才,建设国际化高水平学科团队,为促进母婴健康和优生优育提供更多“浙江方案”,贡献更多“浙江智慧”。
研究院介绍
浙江大学医学遗传与发育研究院位于浙大妇院钱江院区科研楼,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研究院依托于浙大妇院,通过与基础医学、生命科学、公共卫生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深度融合,专注于开展医学遗传、生殖与发育领域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临床应用转化工作。
研究院的主要工作包括:配子/胚胎源性疾病的代间/跨代遗传/表观遗传机制研究;建立基于孕前-孕期-儿童的社区-家庭-母婴综合干预队列;建立稳定的基于家系收集-突变基因鉴定-遗传信息解读-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胎儿遗传学诊断-新生儿筛查-儿童随访临床体系等。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殖与发育相关基础研究;发育源性疾病(包括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神经精神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等)分子机制研究;遗传性出生缺陷的机制及临床转化;儿童发育与个体健康。
研究院将致力于打造国家级一流医学遗传、生殖与发育研究平台和转化基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顶尖科研人才,推动发育源性与遗传性疾病的机制研究进展,并实现对出生缺陷的源头防控。相信通过不懈努力,研究院将成为推动我国医学遗传与发育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并为全球的健康事业贡献中国智慧。
学术带头人
黄荷凤
生殖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荣誉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863、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牵头人,NSFC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负责人。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筹)院长、教育部生殖遗传重点实验室主任。从事妇产科和生殖医学临床和基础研究4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发育源性疾病和生殖遗传。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配子源性成人疾病假说,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代间和跨代遗传机进行开创性研究。有关发育源性疾病机制研究和控制出生缺陷的临床新技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次。在Nature、Lancet、Nat Med等SCI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50篇以上。
张丹
医学博士,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常务副院长、副书记,教育部生殖遗传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浙江省出生缺陷防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生殖健康国际合作基地主任。长期聚焦生殖障碍精准诊疗与出生缺陷防控开展临床和基础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国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国自然科学基金区创重点基金等国家级项目。以通讯作者(含共同)在Nat Med、Nat Commun、JAMA Netw Open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牵头制定或参编临床指南/专家共识9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以第一完成人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妇幼健康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张静澜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医学遗传学会临床实验室主任,美国医学遗传学院专家委员。主要科研方向为医学遗传学、转化及临床工作。运用基因组学和生物化学技术,开创了多种遗传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无创产前筛查方法,该方法在大规模人群遗传病筛查和出生缺陷预防方面取得了国际公认的重要成果。通过基因组学技术发现了VPS11、RBM42等新的致病基因,并揭示了这些基因在脑发育中的重要信号通路及作用机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Medicine、Cell Discovery、Protein & Cell、Genetics in Medicine等期刊发表了多篇高影响力论文,参编专著2部。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与国自然科学基金。与团队共同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孙立群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员,浙江省领军人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附属病童医院心脏中心访问学者,博士后及科研项目主管。主要研究方向为母胎影像学,首次证明复杂先心病中大脑发育迟缓与心血管生理学异常胎儿大脑氧输送受损相关,将胎儿影像学方法与紫绀型先心病及晚发型胎儿生长受限的发育结局相结合,探索能够预测早期脑发育结局的产前循证医学证据,注重开发神经保护策略以减轻围产期心血管生理异常对大脑发育的不利影响。主持参与加拿大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自然基金及我国科技部国家重点专项及国家自然基金等多项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于 CIRCULATION、JACC、UOG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8篇,参与编译专著6部。SickKids最佳学员,美国儿科心脏进展大会青年研究者奖。
王佳旭
生物学博士,浙江大学2024年海外优青,研究员,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RNA组学技术开发与RNA结构的功能性研究及应用。主要利用RNA结构标记物的设计、测试平台及二代、三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并结合单细胞技术及空间组学技术等对早期胚胎发育、神经发育等生命过程进行系统性研究。研究发现RNA结构有潜力成为新型的细胞特异性分子标记和小分子药物靶点。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Methods、Nature Biotechnology、Molecular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Hepatology、Genome Research、Stem Cells 等知名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影响力论文。
终审:金敏
监制:孙美燕
编辑:程林
出品:浙大妇院宣传部